三级波多野结衣护士三级_好想被人操_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_鱿鱼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下载

農業發展動態(2021年8月)

作者:種管中心時間:2022-01-20 03:44:53點擊:716



  • 1、我國年度進口糧食超1億噸成常態

    根據海關部門的數據顯示,20217月,我國進口糧食總量為1482萬噸,交易金額為447.3億元,與2020年同期相比,進口總量和交易額分別同比增長10.9%35.9%202117月份,我國進口的9918萬噸糧食,交易金額達到2787.64億元,進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37.2%51.3%。今年進口的糧食總量還差82萬噸,就達到了一億噸,而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6.69億噸,相當于今年七個月的時間,進口糧食的總量接近去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的15%

    按照目前的情況看,今年糧食進口總量還會繼續創新高,大概率突破1.5億噸,今年糧食進口的類別中,大豆的進口量依然是主角,前七個月進口大豆總量達到5763萬噸。緊接著,進口量較多的為玉米,今年7個月的時間,進口了1816萬噸玉米,進口量同比增長297.5%,大麥、高粱、小麥的進口量分別為642萬噸、590萬噸和625萬噸,同比分別增長124.8%157%45.9%

    糧食進口量穩步增長的因素:

    1、糧食價格內外倒掛。進口糧食之所以在國內很受歡迎,特別是一些加工型企業,更是希望多進口糧食,這主要是認為進口糧食價格更有優勢。就拿大豆價格來說,國內大豆的平均收購價突破2.75元每斤,2021年前七個月進口大豆的平均價格為1.71元每斤,進口大豆的價格比國產大豆價格每斤便宜了1.04元,202017月,進口玉米的平均價格為0.87元每斤,而國產玉米的市場收購價為1.35元每斤,內外價格差達到了0.48元每斤,正是這種價格倒掛,才使得很多企業,貿易商想方設法地進口糧食。

    2、國內糧食結構性供應不足。在糧食種植上,小麥、水稻等品種,國內的糧食產量可以實現完全國自給自足,但對于部分糧食品種,國內的種植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,最明顯的就是大豆,2020年我國大豆的總產量只有1960萬噸,而市場需求量突破了1.2億噸,這么大的市場缺口,只能依靠進口大豆來彌補。另外,像高粱、大麥等糧食品種,國內大面積種植較少,市場需求又客觀存在,這也是高粱、大麥進口量明顯增長的主要因素,小麥、大米等糧食品種,同樣有一定的進口量,這里面主要是體現在品質上,比如泰國香米,就受到不少國內消費者的青睞。

    3、外交需要進口糧源。除了市場驅動外,有時進口糧食也是外交需要,比如之前中國高鐵走向國際市場,出現了一些資源互換的現象,我們獲得一些高鐵建設項目,但愿需要從中進口一定的糧食。當前,國際形勢日趨復雜,有時需要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貿易,而農產品消費市場是我國的優勢,通過進口適量的農產品,增加外交談判的籌碼,就拿之前進口美豆來說,那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事,還有些國家與我國來往密切,經貿合作中必然少不了農產品貿易,糧食,水果等進口量都可能增長明顯,政治因素也會使得糧食進口總量超預期。
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南方小麥網


    2IGC下調2021/22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測

    外媒826日消息:總部設在羅馬的國際谷物理事會(IGC)周四發布月報,下調了2021/22年全球谷物產量預測,主要因為小麥產量下調。

    本月IGC預計2021/22年度全球谷物產量為22.83億噸,比7月份預測值調低了1200萬噸,但是比2020/21年度仍然提高了3個百分點。2021/22年度全球玉米產量預測值維持不變,仍為12.02億噸。

    IGC2021/22年度世界小麥產量預測值下調至7.82億噸,較7月份預測值調低了600萬噸。因為北美以及俄羅斯小麥產量前景變差。

    俄羅斯小麥產量預計為7500噸,較上月預測值調低600萬噸,因為夏季天氣炎熱干燥導致作物減產。IGC的預測值高于美國農業部本月預測的7250萬噸。

    北美天氣干旱也導致小麥產量下調。IGC將加拿大小麥產量預測值從上月預測的2850萬噸調低到2450萬噸,美國產量從4750萬噸調低至4620萬噸。

    不過烏克蘭和澳大利亞小麥產量高于早先預期,有助于部分抵消前幾個國家的產量損失。烏克蘭小麥產量預測值從2950萬噸上調至3200萬噸,澳大利亞產量從2890萬噸上調至3010萬噸。
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中國糧油信息網


    3、國際麥價近乎“瘋狂” 國內市場“波瀾不驚”

    受全球小麥主產國遭遇極端干旱天氣的影響,近期多家市場機構調低全球小麥產量預估,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出現大幅飆升。8月中旬,美國小麥期貨價格突破780美分/蒲式耳,創20132月以來新高;巴黎小麥期貨價格一周內上漲近10%,達到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。

    美國農業部8月供需報告預計,俄羅斯小麥產量將較上年度減少1285萬噸,減幅達15.1%,出口將減少350萬噸,降幅為9.1%;美國春小麥收成同比下降41%,創33年來最低產量,美麥出口也將小幅下降;加拿大小麥產量同比將減少1118萬噸,減幅為31.8%,出口將減少1000萬噸,減幅為36.4%

    極端干旱對多國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影響,給天氣炒作提供了重要素材,進而推高國際小麥價格。國際谷物理事會(IGC)的數據顯示,今年小麥出口價格上漲了46%;聯合國糧農組織也表示,全球食品價格已經漲至10年來最高點。

    國內麥市購銷相對平穩

    經過8月以來一輪上漲行情后,近日主產區小麥市場價格高位橫盤調整。不同地區小麥價格有漲有跌,之前麥價相對低位的地區進行補漲,局部高價位區沖高回落,上下調整幅度較前期明顯縮小。

    當前,河北邢臺面粉加工企業容重780g/L以上、水分12%的新產普麥收購價為1.2851.295/斤,山東德州1.281.298/斤,河南周口1.2751.293/斤,江蘇徐州1.271.29/斤,安徽亳州1.2751.285/斤,主產區小麥價格整體高位趨穩,局部波動幅度基本控制在0.005/斤之內。

    據市場反映,隨著疫情形勢好轉,制粉企業補庫節奏放緩,進廠價格較高的企業向下修正小麥報價,但各級儲備糧輪換、增儲采購影響售糧心態。由于儲備小麥要求高,收購價格也較高,對當前小麥市場有較強支撐。目前,中儲糧邢臺直屬庫小麥收購價1.295/斤,中儲糧安陽直屬庫三等以上為1.31/斤。

    國際麥價對國內影響有限

    我國小麥市場整體供需相對寬松,價格主要受制于市場基本面的約束。今年國內小麥豐收,最低收購價收購沒有啟動,小麥政策性收購規模十分有限,大多數糧源將會留在流通市場,市場供給壓力明顯后置,加之國家保供穩價措施的實施,麥價并不具備明顯上行的供需基礎和政策支持。

    市場人士認為,我國農產品市場相對獨立,價格與國際農產品關聯度并不高。雖然小麥進口數量有所增加,但我國小麥市場整體基數大,進口小麥所占比例較小,國際小麥價格的上漲會對國內市場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,但實質性的影響仍然有限。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南方小麥網


    4、國內米價穩中有跌 國際米價大幅下跌

    ()國內稻谷價格穩中有跌

    南方新季早秈稻陸續收獲上市,新稻質量高于上年,市場收購積極,但上市量相對較小,市場流通仍以陳稻為主。陳稻市場存量較大,最低收購價稻谷成交率持續走低,稻谷市場整體行情穩中走弱,早秈稻、粳稻價格小幅下跌,晚秈稻價格持平。7月份,早秈稻收購均價每斤1.29元,環比跌1.5%,同比漲11.2%;晚秈稻1.40元,環比持平,同比漲10.2%;粳稻1.36元,環比跌2.2%,同比跌3.5%

    ()國內大米價格秈穩粳跌

    進入暑伏天氣,大米口糧消費處于淡季,加工企業開機率保持低位,國內大米市場呈弱勢行情,粳米價格小幅下跌,秈米由于上年入庫成本較高,支撐價格保持穩定。7月份,早秈米批發均價每斤1.93元,環比持平,同比漲4.9%;晚秈米2.12元,環比持平,同比漲3.9%;粳米2.03元,環比跌1.9%,同比跌9.0%

    ()國際大米價格大幅下跌。

    大米出口是泰國重要的外匯來源,今年以來泰國稻谷產量增加,大米供應充足,加之泰銖兌美元匯率走低、國際買家采購積極性不高、全球需求疲軟等因素,進一步壓低了大米出口價格,目前泰國大米出口價格已處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最低水平。7月份,國際大米價格(曼谷離岸價,25%含碎率,下同)每噸407美元,環比跌11.9%,同比跌12.8%

    ()國際大米到岸稅后價低于國內,價差持續擴大。

    國際大米價格跌幅較大,與國內價差擴大至近3年較高水平。7月份,配額內1%關稅下泰國大米到岸稅后價每斤1.62元,比國內晚秈米批發價每斤低0.50元,價差比上月擴大0.19元;離岸價折人民幣每斤1.32元,比國內低0.80元。

    ()上半年,我國大米進口量大幅增加。

    今年以來國際大米價格持續下跌,國內外價差不斷擴大,上半年我國大米進口量較上年同期大增。6月份因廣州疫情防控措施升級,大米進口增速有所放緩。

    據海關統計, 1-6月累計進口大米255.40萬噸,同比增1.1倍;出口大米131.72萬噸,同比減3.2%。進口大米主要來自巴基斯坦(占進口總量的23.1%)、越南(21.8%)、緬甸(20.8%)、印度(18.2%)、泰國(7.5%)。出口目的地主要是韓國(占出口總量的10.5%)、塞拉利昂(9.5%)、巴布亞新幾內亞占7.0%)、埃及(6.8%)、土耳其(6.5%)

    ()全球大米產需基本平衡。

    7月份,據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預測,2021/22年度全球大米產量5.20億噸,比上年度增1.0%;消費量5.21億噸,比上年度增1.5%;期末庫存1.85億噸,比上年度增0.5%;庫存消費比35.5%,比上年度下降0.4個百分點;貿易量4800萬噸,比上年度減0.4%

    ()預計國內稻米價格穩中趨弱,國際大米價格低位運行。

    國內市場:隨著南方新季早秈稻大量上市,中秈稻即將成熟,陳稻去庫存節奏加快,市場供應寬松,而短期終端需求增長乏力,預計國內稻米價格走勢穩中趨弱。

    國際市場:泰國、印度、越南、巴基斯坦等主要大米出口國增產可能性大,國際市場供給充足,而全球需求疲軟,預計國際大米價格保持低位運行。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中華糧網


    5、新增5個!2021年超級稻確認品種發布

    近日,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開展了2021年超級稻品種確認工作。根據《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》,經各地推薦和專家評審,農業農村部確認鹽粳15號、南粳3908、南粳5718Y兩優305、荃優2125個品種為2021年超級稻品種。

    同時,因推廣面積未達要求,蓮稻1號、長白25N兩優2號等3個品種不再冠名超級稻。截至目前,經農業農村部確認、可冠名超級稻的水稻品種共135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 —以上內容摘自農民日報


    6、重慶大足2米高“巨人稻”試種成功

    記者從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獲悉,今年在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試種的15畝巨型稻獲得成功,預計畝產達800公斤以上。

    在試驗田內,陣陣秋風夾雜著水稻的清香撲面而來,一簇簇綠油油、挺拔的秧苗茁壯成長。放眼望去,猶如高粱一般的稻株粗壯挺拔,長粒多,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達2米。

   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副主任陳楊樸說,巨型稻的高度一般是常規稻的兩倍,有的巨型稻高度已經超過2.2米,是水稻中的“巨人”。今年該品種第一年在大足試種,目前試種較為成功。

    陳楊樸介紹,巨型稻株型高大、集散適中、葉挺色深、光合效率高,平均有效分蘗達40個,單穗最高實粒數達500粒左右,不僅抗病、抗倒伏能力強,而且耐淹澇、耐鹽堿,還能為植株帶來充分的營養,為水產、哺乳類動物遮陰避涼,提供棲息場所,實現“禾下乘涼夢”。

    該中心計劃明年繼續擴大巨型稻種植面積,并啟動在巨型稻稻田里發展“稻魚共生”的試驗項目,助力農民增產增收。

   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今年7月在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揭牌。該中心集聚多學科專家團隊,致力于航天育種、雜交水稻組合選育、新品種試驗示范和超級雜交稻高產栽培等方面的研究,計劃5年內選育8個左右優質品種,在重慶及周邊適宜地區推廣。


     —以上內容摘自新華社